博客
关于我
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快点击我
【转】宇宙的基本法则
阅读量:5127 次
发布时间:2019-06-13

本文共 20096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66 分钟。

  开宗明义,
“复制因子→复制→成长→自然选择”法则是支配宇宙的基本法则,为了方便,我称其为“B法则” 。所谓复制,就是在一 定条件下一个复制因子一旦形成,就会一直不停地复制自身,不断成长,比如基因就是最典型的复制因子。所谓自然选择,就是哪些复制因子得以继续存在,哪些复制因子会消亡,复制因子成长的结果,是特定环境下竞争的结果,是竞争过程和环境条件选择出来的结果。以下,我将通过从宇宙的产生,直到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等例子阐述这一原理,帮助读者深刻理解这一认识世界的有力武器。
  大约140亿年前,一个密度极大且温度极高的原始火球发生爆炸(1948,伽莫夫,美国,大爆炸理论),各种大小不一的爆炸碎片以极大的速度远离爆炸中心而去,整个爆炸体系不断膨胀。在年复一年的膨胀过程中,由于万有引力的作用,部分质量较大的碎片构成了吸引中心,导致周围的碎片和尘埃在远离爆炸中心同时,不断向吸引中心靠近、融合。融合趋势一旦确立,融合过程就得到一次又一次的复制,每一次都有一定量的物质向吸引中心融合,随着复制过程的继续,最后,散布的碎片和尘埃越来越稀少,最后历经上亿年的复制过程便形成了现在宇宙, 以及宇宙中的一个又一个的星球。在这上亿年的复制融合过程中,哪些复制过程持续时间长,哪些复制过程持续时间短,完全由复制因子的复制能力和环境条件决定。具体哪一个碎片或尘埃向哪个吸引中心融合,并不由该碎片自己决定,完全由其周围的吸引中心的引力大小构成的力量均衡边界决定。其中部分周围碎片和尘埃很密集的吸引中心,融合速度快,质量越来越大,融合程度越来越强,内部温度越来越高,最终形成不断产生热核反应,并释放光线和宇宙射线的恒星。更多的周围碎片和尘埃的密集程度稍低的吸引中心,融合速度稍慢,最后形成各种各样的行星。而那些周围碎片和尘埃的密集程度更低的吸引中心,融合速度更慢,形成的形体也较小,最后形成卫星。
  在这些形形色色的星球中,有一个恒星系叫太阳系,其中有个星球叫地球。刚刚诞生的地球十分寒冷、荒凉,没有结构复杂的物质,当然也不会有生命。在早期太阳系里,由于前述星球形成的复制过程还在早期,时不时有各种宇宙碎片和尘埃,甚至小型的星体,撞击地球并和地球融合,这 一方面增大了地球体积,另一方面运动的能量转化为热能贮存在了地球内部。撞击不断地发生,地球内部蓄积了大量热能。地球的平均温度高达摄氏几千度,内部的金属和矿物变成了融融的炽热岩浆。岩浆在地球内部剧烈运动着,不时冲出地球表面形成火山爆发。在原始地球上,由于宇宙碎片和尘埃在碰撞融合过程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各样物质密度相对较小的“缝隙”,当宇宙碎片不断撞击并融入地球时,积累的能量就会带动“原始地球”内部一些气态或液态物质被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断言原始地球的火山会非常频繁。火山爆发喷出的大量气态物质,在地球的引力作用下,围绕地球运动,慢慢形成了原始大气。在以后的岁月里,由于日积月累,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越来越多,最后随着星球复制形成过程的进行,撞击并融入地球的宇宙碎片和尘埃越来越少,撞击频率越来越低,地球表面温度开始降低。当降低到水的沸点以下时,水蒸气就化作倾盆大雨降落到了地面上。倾盆大雨不分昼夜地下着,形成了最初的海洋。那时地球表面的温度仍然很高,到了大约36亿年前,海水的温度已降为80℃左右。地球上的原始大气的主要由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水蒸气、氨气构成。原始大气没有臭氧层,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毫无顾忌地进入大气,这为地球带来了能量;此外,原始地球上火山活动频繁,火山喷发可以释放大量热量;原始大气中还会出现闪电, 闪电也可以释放能量。原始大气中甲烷、氢气、氨气和水蒸气等简单的气体分子在吸收了能量之后,它们会变得异常地活泼,进而产生化学反应,形成各种结构比较复杂的氨基酸等有机物质(1953,米勒,美国)。
  在原始地球上,自然合成的氨基酸和核苷酸随雨水汇集到湖泊海洋里。矿物粘土把这些生物小分子吸附到自己周围,在铜、锌、钠、镁等金属离子催化下,许多氨基酸分子通过脱去水分子而连接在一起,形成更为复杂的分子,也就是蛋白质分子。同样,许多核苷酸分子可以通过脱去水分子而连接在一起,形成更为复杂的分子,也就是核酸分子。随着这些有机分子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突然有一天,出现了若干可以在阳光和在铜、锌、钠、镁等金属离子催化下可以自我复制的分子结构。这些复制因子形成之后,只要条件允许(周围存在其复制自身必须的原材料,以及提供足以使复制过程得以进行的能量),就会不断复制自己,并不断长大,形成各色各样的体形庞大,分子结果非常复杂的物体。随着复制过程的持续,各种复制过程便很快就会耗尽周围环境的原材料,各种复制过程终止,复制过程产生的大量物体被迫解体。然后,在大物体解体过程中脱落出来的部分较小的分子结构,由于仍然具有复制能力, 又构成新的复制因子,随着大物体解体产生物质提供了足够的原材料,这些复制因子又不断地复制自身,重复前述的过程。这样,地球上就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这样的 “复制→解体”过程,周而复始。每一次解体脱离出来的复制因子,其结构可能和之前的复制因子相同,也可能不同,其复制能力可能更弱,也可能更强。这样,那些复制能力较弱的复制因子在下一轮的复制竞争中,获得的原材料就会少于复制能力强的复制因子,最终形成的物体的结构也会比较简单,质量也比较小,最后其解体时脱落出来的新复制因子的数量也比较少。而那些复制能力较强的复制因子,在下一轮的复制竞争中,获得的原材料也比较多,形成的物体更大,结构也更复杂, 解体时脱落出来的复杂因子数量更多,结构也更精巧复杂。这样经过上亿年的复制轮回,这些具有复制能力的分子(复制因子)的结构越来越稳定,精巧,复制出来的物体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形态也越来越稳定,最终形成地球上各种水生植物。
  随着前述的“造星”过程的持续,地球的形态也不断改变,以前有水的 地方,地势可能会升高,干涸;以前没有水的地方地势可能会降低,变成江湖和海洋。一些以前生长在水里,且复制因子(基因)的复制能力非常强的植物在适应漫长(千万年)的江湖干涸过程之后,仍能顽强地在陆地上延续其复制解体过程,最终进化成陆生植物。在充满各种植物的江湖和海洋里,一些位置不固定漂游的小植物,由于其具有移动性,因而在营养丰富的水里,其复制因子具有更多的复制机会,因而得以大发展,最终进化成最原始的动物。最原始的动物出现以后,其控制肌体拥有活动能力的基因,由于其获得复制的机会更多,因而得以散布开来,动物的活动能力越来越强,形成地球早期的海洋和水生动物。在地球的融合造星进程中, 由于环境的变化,有的海洋变成陆地,有的陆地变成海洋,一些活动能力强的海洋动物,在水源漫长(上千万年)的干涸过程中,仍然能适应环境,生存下来,慢慢进化成陆地动物。由于山川变海洋,一些陆地动物慢慢适应了水里的生活,最后又可能进行成海洋里较高级的动物。在陆生动物中,大约在距今7000万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末期,或者新生代第三纪古新世的初期,一些食虫类动物,慢慢进化成灵长类,经过近7000万年的自然选择,最终进化出人类。
  前面讲述的故事,虽然只是猜想,但应该大体正确反应了宇宙和地球生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中,不管是生命还是非生命,其形成和变化始终都受到B法则的支配。世间万物,纷纷复杂,但都受制于B法则这一基本法则。为了帮助读者更深入准确的了解这一点,笔者将就各种具体的事物作为例子,进一步分析。
   《易经》里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笔者认为,这两部中国历史上的奇书,说的就是B法则这一支配宇宙万物的基本法则。动物的身体是万物中最复杂的结构之一,现在生物科学已经证明,正是动物体内的DNA通过不断的复制自身, 并通过其模板复制出RNA并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最终形成动物体的各个器官和动物体。DNA本身作为一个复制单位,其本身又由很多更小的复制因子构成(也就是说很多相对小的复制因子可以结合成一个较大的复制单位,这些复制因子通过这个大的复制单位的复制,达到复制自身的目的),正是因为不同的复制因子可以组合成不同的复制单位,复制成长形成不同的功能单位(器官),不同复制单位的复制能力(获取复制过程需要的原料和能量的能力)最终达到某种平衡,从而形成了具有特定形态特征和相应功能特征的动物体。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种复制单位间的复制能力平衡除了和复制单位及其中的复制因子本身的结构有关外(不同结构的复制单位或复制因子,其吸引并结合新原料的难易程度可能不同),还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相同的环境下,不同类型的复制因子搭配,形成的平衡也会不同, 即复制因子A和复制因子B搭配,最终结构复制因子A形成形体大小可能有3克,但如何复制因子A和复制因子C搭配,A形成的形体大小可能有5克。同样,相同的复制因子搭配在不同的环境下,形成的平衡结果也会不同。即同样是复制因子A和复制因子B构成的组合,在甲环境中,复制因子A形成的形体大小可能是3克,但如果在乙环境中,复制因子A形成的形体大小可能有8克。比如说人体,如果环境改变,如果形成手的复制因子或复制单位较环境改变前,获得更有利的平衡结果,那么人体的手就会变得畸形(和环境变化前,或常规情况比较;所谓的畸形都是相对的,没有比较就没有畸形);同样,即使环境没有改变,因为复制因子的结构本身发生了变化,也可能会破坏原有的平衡,形成畸形的人手。即导致畸形生物结构的原因,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环境,另一种是复制因子(基因)结构的突然变化(变异)。所谓的癌症,其本质就是某些复制因子的复制能力太强(可能是环境造成的,也可能是复制因子的结构改变—即基因变异造成的),达成的平衡太有利自身或根本就达不成平衡,导致其他复制因子得到的复制机会太少,最终导致整体功能失调,部分器官出现功能衰决,造成机体死亡。如果失衡不是太严重,就是所谓的良性肿瘤,如果失衡太厉害或达不成平衡,就是恶性肿瘤。因此,人类寻求治疗癌症的方向只有两个,要么从环境入手,要么从复制因子(基因)的结构入手。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决定了个体在劳动效率不变情况下,可以通过分工协作提高产出。在漫长的进化进程中,灵长类的一支,由于领悟了分工协作的好处,不断地通过个体间的分工协作,获得更多食物,并因此获得更多的复制机会,最终进化成现代人类。人类的出现是分工协作的结果,人类又不断地促进分工协作的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的进化和发展,分工规模和深度不断深化,最终形成现在纷繁复杂的人类社会。因此,分工协作是人类社会的本质,任何对社会问题的分析都不能偏离这个本质,否则不管分析过程和形式如何精巧漂亮,得出的结论都只能是谬误。那么人类社会出现以后,是否仍然受前述基本法则(复制因子→复制→成长→自然选择)的支配呢?答案是肯定的,要 认识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要认识清楚构成人类社会的个体—人的基本属性,即基本人性。为了帮助读者认识基本人性,笔者先要介绍两个基本理论,即理查德·道金斯〔英国〕的“自私的基因”理论和梅纳德·史密斯的“进化上的稳定策略(ESS)”理论。自私的基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复制因子(基因)本质上是自私的,它只是在有可能的条件下尽可能复制自身。生物体既是基因(复制因子)不断复制成长的结果,又作为基因的生存机器,其主要功能就是促进基因的复制,如果一种生存机器不利于基因的复制,那么这种生存机器迟早要被自然选择淘汰,所以作为基因生存机器的生物体,其本性就是一切都为基因的复制服务。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基因自私不代表生物个体就一定只是自私的,只要这种某种行为有利于基因的复制,这种行为有可能是利他的,比如父母对孩子的帮助,兄弟姐妹之间和近亲属之间的互助行为,都有利于自身基因的复制,因为近亲属体内含有部分和自己一样的基因(请参阅汉密尔顿的亲缘选择理论),但毫无疑问,在大多数情况下,作为基因生存机器的生物体(当然包括人类)都是自私的。进化上的稳定策略这个概念主要观点是,如果一种行为(策略)在进化上是稳定的,那么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这种行为就会成为生物个体的本性。比如自私和无私这两个属性,我们先假设人类曾经全部是无私的, 如果某一天由于复制因子(基因)的变异,导致部分个体出现了自私的观念,那么这个自私的个体在无私的集体里将获得巨大的生存优势,那么控制个体自私观念的基因就得以传播发展,经过上十万年的进化,这个控制自私观念的基因就会传遍全人类。那么在个体都是自私的人类群体中,如果由于基因变异出现了一个有利他观念的人,那么这个人在周围都是自私的人类社会中,将具有极大的生存劣势,最终经过几代人的进化,这个控制利他观念的基因将消失。因此“自私”是一个进化上的稳定策略,而“利他”不是。因此,除了亲缘选择这种局部范围,在人类社会这个大的范围,可以说自私是人类有关社会方面的基本属性即社会本性。但是很多情况下,人类都广泛存在救助陌生同类个体的利他行为出现,这又如何解释呢?罗伯特·艾克斯罗德在其《合作的进化》一书中,用实验(参阅重复的囚徒困境实验)证明了,在可以识别博弈对象的N次重复博弈条件下,“对于曾经背叛过自己的博弈对象,就选择背叛,对于没有背叛过自己或第一次遇到的博弈对象,则选择合作”这一最简单的策略是最优策略。我们知道,人类和其他动物不同,可以识别每一个个体。人类社会毫无疑问是可以识别对手的多次重复博弈,所以,在自己没有太大危险的前提下,对于自己朋友和恩人(对方没有背叛过自己)及陌生人(第一次遇到的博弈对象)采取合作态度显然是进化上的最优策略,采用这种策略的人的期望生命期更长,生命更为成功,其基因也会逐渐传遍全人类。因此,在自己没有太大危险的前提下,对于自己朋友和恩人(对方没有背叛过自己)及陌生人(第一次遇到的博弈对象)采取合作态度,也是人的基本社会本性之一。综上所述,人类的基本社会本性可以概括为“趋利避害”。趋利避害的内在本质是自私,但同时又包含出于自私目的的无私。至于对于具体的个人来说,什么是害、什么是利的标准(即看待利害的标准)既有人类的普遍性又有文化与地域 的相对性,至于人类的普遍性就是全人类都具有的共性,比如性、食物等一切直接或间接有利于自身所含基因传播的都是利,反之都是害;至于文化与地域的相对性就是人们在看待具体的利害尺度的时候,具有明显的文化和地域特征。其中直接有利于或不利于基因传播的事物普遍表现为利害的共性,而间接有利于或不利于基因传播的事物则普遍表现出利害的相对性。
  弄清楚了人的基本社会属性之后,就可以进一步讨论
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和行为是否受我们前面讲述的基本自然法则(B法则)支配 。我们前面讲到,是分工协作造就了人类,分工协作是人类社会的本质。人类成员之所以参与分工协作,就是分工协作相较于个体单干可以明显提高人们的产出(不管是逐利还是避害,分工协作都可以明显提高效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从而更有利于人类基因的传播,即人类成员参与分工协作的根本动机和出发点就是
趋利避害 。因此,一件事物如果有利于某些个体,这些个体就倾向于一直复制这件事物,直至“继续复制这件事物”变得有害为止,这一点是由人作为基因的生存机器所固有的属性决定的,不以文化和思想的忽悠为转移。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前述的B法则对人类社会仍然适用。
人类个体总是不断重复(复制)一件有利的事物,直至“继续复制这件事物”会带来危害为止,这正是B法则在人类社会的具体表现形式。那么复制行为的边界(即复制行为要重复到什么时候)由什么因素决定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回忆一下前面讲述的非人类社会的情形。当多个复制因子一起竞争的时候,起初由于原材料非常充足,各自的复制行为互不影响,随着复制行为的进行,原材料逐渐减少,多个复杂因子之间就会展开竞争,谁的复制能力更强,谁就获得更多的成长机会。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复制能力”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和复制因子的本身的结构有关,一个和环境有关,因此这里我们引入一个新的概念:复制因子(或复制单位)的实力。一个 复制因子(或复制单位)的实力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这个复制因子(或复制单位)在竞争中获得复制(即成长)的机会大小。特定环境下,实力强的复制因子(或复制单位)在该环境下的竞争中成长的机会就多。在动物界,一个动物个体作为一个复制单位,其实力取决于其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与其他竞争对手搏斗(争夺食物)的能力。因此,在非人类社会的环境中,自然选择的复制边界由各复制因子的实力对比决定,即边界是这样的一条分界线,这条线的任何利益相关方留在边界内侧(靠近自己核心利益的这一侧)则有利,越过边界线,则有害。人类社会出现以后,由于人类可以借助分工合作提高实力,因此人类个体的实力不仅受制于单个个体的实力,也受制于协作机制和协作规模的实力。同时,由于人类个体的分工协作本身又是动态多变的,所以人类社会内部的竞争和选择也变得空前的复杂,不过不 难理解,
由于人类趋利避害的本性,B法则这个基本法则仍然适用,而且复制的边界仍然由参与竞争各方的实力对比决定,因此在B法则支配下的宇宙万物,其结构由“实力决定边界”这一法则决定,为了理解和统一我们称之为C法则。
  理解了B法则和C法则这两个支配宇宙万物(从自然到人类社会)的基本法则,我们就拥有了无比的智慧,不仅可以洞悉世间万物的秘密,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万物的变化。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如果我们分析清楚了某个阶段环境中各参与方的实力对比,即可预测这个环境体系在该阶段内的变化趋势。在人类社会中,如果我们分析清楚了特定历史时期各个竞争集团的实力对比,即可预测这个时期 内社会的演变趋势。比如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更替,一个新王朝在社会动乱的废墟中诞生,由于担心重蹈前朝的覆辙,往往制定一些对王朝的代理人员(政府官员)比较严苛的管制制度,并配以从启蒙教育就开始的思想控制,力图保证这些官员清廉、公正,忠君爱民。可是由于其制度结构本身(暴力集团支配生产集团,并非生产集团支配暴力集团)的问题,官员腐败的收益很大,风险很小(即公开法规规定的边界范围小于官员实力决定的边界范围),官员在趋利避害的社会本性驱使下,必然会越出公开法则规定的边界,从而形成中国社会千百年来迄今为止屡禁不止的潜规则(见吴思《潜规则》,《血酬定律》)。再比如在历代中国,由于体制内集团的实力远超过其他集团,其必然会利用各种可能的手段影响集团间利益的分配,官盐就是一个历朝体制内集团都普遍喜欢采用,且易于采用的手段,最终导致历朝官 盐价格奇高,  “虽有孝子贤孙,少求薄卤以奉其亲,不能得也”这句话是最好的写照。可以这么说,当代中国的房地产,其实质就是历朝的官盐。如果你明白C法则:“实力对比 决定利益边界”,那么就能理解当代中国的房地产这10多年来的发展是事物发展的必然。
  
最后,我们来谈B法则、C法则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关系, 任何谈到进化的话题,都不可能回避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封闭系统的任何自发过程一定是熵增加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世界总是自发地从有序向无序演变,而且演变过程不可逆” 。表面上看,B法则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矛盾,因为B法则决定的变化总是从无序到有序,比如宇宙星球的形成,龙卷风的形成, 所有的生命现象,股票市场的单边上涨或下跌行情等等显然都是从无序到有序。实际上,二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不存在任何矛盾之处,前述B法则起作用的前提条件是存在复制因子的复制条件:复制必须的原材料和能量,注意这里的“原材料”和“能量”都是指广义的原材料和广义的能量,比如股票行情的原材料是资金,能量是来自基本面的信息,只要二者中任何一个停止供应,行情必然嘎然而止,就好比任何生命一旦停止了物质供应,必定消逝一样,也就是说B法则起作用的系统都不是孤立系统,一定会和外界发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所以B法则和热力学第二定律不仅不矛盾,而且恰恰印证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在此,我们将热力学定律称为A法则,正是A、B、C三个法则决定和主宰了宇宙的一切变化和结构,宇宙的基本法则就是A法则+B法则+C法则。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理解这一点,我们以生命体的衰老死亡问题为例,再进行分析探讨。我们知道,世界上任何有生命的东西都会变老,直至生命的终结。为什么生命一定会变老?这是一个迄今为止人类无法做出回答的问题,目前的权威说法认为这是由基因决定的,但从普通进化论(其实本文的观点也是进化论,不过是更高级别和更深层次的进化论)的观点看,如果一种生命体不衰老死亡,而生育却不断,其基因的复制不是更成功吗。因此,基因决定论并不能令人信服。通过B法则,我们不难理解,一个生命体内含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复制因子,由于环境物质供应和能量供应的限制,任何生命体内的各种复制因子最终会达到一个平衡的极限状态,在这个极限状态下,各种复制因子复制成长过程因能量和原材料的供给不能再增长而停滞(其实质为,同一类复制因子中,一部分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比如处于物质和能量输送通道的末端等),缺乏复制需要的原材料和能量供应而逐渐失去复制能力(复制因子死亡),生长和死亡达成平衡)。这样生命体内的各种复制因子从之前的总体上一致对外(各种复制因子的数量不断增长,外在表现为生命体的不断成长),变成总体上的内部斗争,复制因子的死亡率逐渐高过再生率,各种复制因子的数量不断减少,导致生命体的衰老和死亡。生命体的诞生、 成长、衰老和死亡的历程正是A、B、C法则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抗衰老研究只可能在两个方向上才能突破,一是改变复制因子的结构,降低复制因子的环境耐受力,降低死亡率;二是采取措施改善生命体内的能量和物质输送效率,降低复制因子的死亡率。事实上,从生活经验我们知道人的寿命和身高不仅受遗传(复制因子的结构)的影响,也受物质条件和营养水平的影响(复制原材料的丰富程度),同时还受运动情况(能量和物质的输送效率)的影响,遗传越好,营养水平越好、运动状况越合理,则身高越高。日本人在最近100年的平均身高变化情况和中国人在1980年以来的平均身高变化(据统计,1980年以来,每隔5年中学生的平均身高都在不断变高)都非常有力地证明了这一观点。此外,物质生活条件优越人群,其衰老速度也明显慢于物质条件差的人群,在中国,一个40岁的城市妇女和一个40岁的农村妇女,其容颜和身体的衰老程度显然有很大的差别。因此,A法则和B法则决定了,宇宙间任何现象都存在一个“开始→结束”的过程, 没有一种现象是永恒的,任何过程都有开始和终结,否则就会违背A法则(热力学第二定律)。不难想象,如果只有A法则,总有一天,宇宙的变化就会终止,从而进入一个完全混沌均衡没有变化,时间也随之停止的状态。正是因为B法则的作用,使万物变化,使宇宙的变化永不停歇。A法则和B法则决定了宇宙万物变化都是有周期的,没有一种事物(包括宇宙本身)可以永恒而不会终结。C法则决定由A、B法则支配的宇宙万物表现出来的综合结构形态,形态是否稳定以及发展和变化的方向。

-------------------------------------------------

总结如下:

  世界由:
  A法则,即热力学第二定律。
  B法则,即复制因子-->复制成长-->自然选择。
  C法则,实力对比决定利益边界。
  支配,不管是物质的世界万物,还是精神世界的万物。

-----------------------------------------------------------------------------

总结下楼主的思想。

  B法则:
  “复制因子→复制→成长→自然选择”法则是支配宇宙的基本法则,这是宇宙的“B法则”。由B法则引申而来的个体属性是“分工协作”。
   ● 基因的先天属性是自私。(不自私的基因首先被淘汰)基因分子的存在目的就是复制自身,越多越好。因此基因分子作为个体总想要夺取或分配更多的资源和能量。人类和动物的基因DNA就是由无数个这样的复制因子嵌套组合构成。
   ● 人体可以看作是不同种类的细胞、组织分工合作的利益共同体,也是不同的基因分工合作的利益共同体。这些细胞和基因的共同利益就是让这个人体(对他们来讲只是寄居体)尽可能抢占更多的资源能量,以满足个体复制的自私目的。人体内这些细胞组织、复制因子个体间充满了利益斗争,这类斗争也是造成人体衰老死亡的本质原因。这点类似于人类社会中的经济政治,其核心总围绕着2点,利益分配和分工协作。实际上,也许我们还可以更深一点,当今世界上的国家政治斗争,本质也是不同种类的基因(种族)之间的斗争。
  ● 人的成长、行为、思想的内部决定因素是基因。说谎是人的天性,也是基因的天性。
  ○ 比基因更底层的决定力量是什么?弗洛伊德讲,有机物有向无机物发展的一种趋势力量。一切已知生命体都是有机物。
  
  C法则:
  实力决定利益分配,个体利益高于全体利益(全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的个体被淘汰),这是基因(复制因子)行为的先天属性。
  也是人体衰老,国家衰亡的本质原因。 随着人体的成长,国家的发展,总会有一部分个体,或是小群体发展得比其他个体更强大,更突出,实力更强,可以夺取大量的资源。超过利益边界,导致了分工协作的报酬递减,损害整个利益共同体。最终导致了人的死亡,国家的覆灭。

--------------------------------------------------------------------------------------------------------------------------

关于B法则和蝴蝶效应

  在一个系统中,当某个复杂因子形成之后,只要复制条件持续满足,复制过程就会不断进行,直至复制条件消失。不难理解,特定复制因子的只适用特定的复制条件,世上不存在能适应任何条件的复制因子,否则整个宇宙就会被这种复制因子完全占领。当南美亚马逊从里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就在蝴蝶周围的空气中形成一团具有特定运动状态的气体,构成这些气体的微观粒子,就会通过粒子间的不断碰撞,将这种运动状态传播出去。蝴蝶扇动翅膀, 相当于创造了一个复制因子,只要周围的条件满足这个复制因子的复制条件(比如满足共振条件),这个运动状态(复制因子)就会不断传播出去(复制),如果每 一个传播环节恰好都满足复制条件,这只蝴蝶翅膀的运动,就可能被传播到地球的各个角落,并且通过不断复制成长,威力越来越大,当运动到达日本的时候,可能 已经形成12级大风,横扫日本列岛,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
  通过B法则,我们知道,复制因子能够在如此广阔的空间持续的复制,必须要求空间中处处满足复制条件,也就是说整个蝴蝶效应作用空间的结构必须单一。如果空间的结构非常复杂多变,就不可能处处满足单一复制条件。因此,蝴蝶效应起作用条件就是:传播空间(或复制空间)结构必须相对单一。此外,大空间蝴蝶效应发生的概率非常小,或是大部分蝴蝶效应起作用的空间都很小。
  通过B法则,我们不难理解,广义的蝴蝶效应,作为一种共振传播,不仅可以发生在物质世界,也可以发生在精神世界。从大气、生态系统、金融市场、政治、心理现象、概念的传播等诸多领域都存在蝴蝶效应。诸位想想,在金融市场中,很多时候,大行情莫名其妙就来临,当大家还沉浸在财富的喜悦之中时,持续的暴跌可能又接踵而至,这就是发生在金融市场的蝴蝶效应。根据B法则,不难理解,当一笔突然而至的买单,将某个品种的价格推高了几个基点(一个新的复制因子出现了),如果当天关注该品种的多数交易者也恰好看好这个品种,只是对买入的时机,还有些犹豫,在这个突然的买单进场之后,部分交易者的看多热情被激发(当前时空恰好满足复制条件),继续推高价格,然后不断刺激更多的交易者进入,如此往复,日复一日(复制因子不断复制成长),推动这个品种的价格走出一波持续的大行情。当大 家还陶醉在价格暴涨的财富之时,可能某个交易者,由于某个特殊原因(比如,急需用钱等),突然抛出了一笔交大的卖单(复制因子形成)。如果当天的交易者恰好都担忧价格反转,希望锁定利润,就可能触发持续的卖盘,如果复制条件持续满足,行情就会发展成持续的暴跌。金融市场如此,官场如此,各种各样的流行现象都如此。
  不管是大气中的风暴、金融市场的行情、政治运动、生态系统以及各种流行元素等等领域,蝴蝶效应起作用的条件都是复制空间的结构相对单 一。对于大气,结构单一指的是,大空间内的气流方向简单。对于金融市场,结构单一指的可以是在某些基本面消息的刺激下,交易者对某个品种出现普遍一致的心理预期,也可以是市场长时间的盘整导致的交易者普遍心理烦躁。对于政治运动的结构单一,本质上就是普遍利益趋向的单一化,比如全民热衷于买房、全民热衷于当官等,导致多数民众利益预期高度同一化的现象。对于诸如服饰风格、运动、音乐等流行元素,其原理和金融市场并无二致,如果一个元素,恰好合拍某种单一的心理趋向,那么这种流行元素,就会迅速流行开来。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明白,结构越复杂的系统,越难以发生蝴蝶效应,系统越稳定。生态系统如此,社会系统更是如此。在这些复杂的系统中,复制因子得以复制的条件,往往只局限在很小的区域,绝大数外部扰动(复制因子),很快就会因为失去复制条件而逐渐平息。就好比,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由于信息透明度高,监管严格,投资者普通素质高,对市场的预期普遍多样化,突然的暴涨暴跌都很难发生,任何突然的市场扰动,持续的时间和空间都比较小,市场比较平稳。而新兴市场的情况则相反,投资者预期容易出现同一化,在大机构的做局扰动下,容易出现暴涨暴跌。
   同样在社会政治领域,我们不难理解,民主社会相对于专制社会,民众的个体利益得到普遍的保护和尊重,个体的利益诉求得到充分的表达,社会的利益趋向也就越多样化,社会的结构就越复杂,也就越不容易出现蝴蝶效应,社会更为稳定。当前的中国社会,从政府官员到底层百姓,莫不视财如命,利益趋向高度同一化,极易产生蝴蝶效应,从而导致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的突然崩溃,这一点值得当政者重视。
  学以致用,对于我等P民,亦可以在复杂的公共关系处理、官场 政治运作、商业竞争等诸多领域,充分利用蝴蝶效应的特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鉴于篇幅(否则就成了老大妈的裹脚,又长又臭,又要埃网友的批斗了),笔者就不再展开论述,朋友们可以利用B法则的精髓,自行参悟。

-----------------------------------------------------------------------------------------------------------

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准确预测人心,自古以来都是件非常困难的事。一些,笔者将根据B法则和C法则的原理,探讨预测人心所想的方法,抛砖引玉,供大家参考讨论。

   预测或理解人心,之所以困难,笔者认为根本原因还是是因为人们还未找到预测人心的正确方法。由于B法则和进化的原因,人类的本性就是对和自己相关的事才 关心,而对自己无关的人和事,则提不起兴趣。诸位想想,在漫长的进化史上,如果某种基因控制其寄存的个体对很多和其无关的事物有太多关注,则势必浪费很多时间,导致用于维持自身生存和子代延续的努力减少,必将降低自身的进化优势,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拥有这种基因的个体在人群中的比例必然会趋于降低,直至消亡。所以现代人类个体,一个典型的基本属性就是只关心和自己有关的人和事,关系越大,关注越多。其次,由于人类的理性完全受人体的本能和情感驱动,人类认识和思考问题也总是从自身出发,认识和看待问题。因此,人类常常以自身对事物的判断的来推断他人对该事物的判断,以自身的经验来理解他人的经验,以自身的思想境界去揣摩他人的思想境界。而事实上,由于每个人在社会中的分工不同,地位不同,自然其利益趋向也不同,如果总是以自身的判断来推断别人的判断,结果往往导致误判。这就是人心难测的根本原因。
  根据B法则,人性都是趋利避害的。对人们有利的事物,人们就会不断追逐,对人们有害的事,人们就会尽力规避。这是人性的共同点,也是我们预测人心的逻辑起点。所以,我们必须先要对什么是害,什么是利,即人们的利害标准问题做出分析。
   人性是驱动人类思想和行动的本能与习性,它包含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两个方面。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经过漫长进化,固化在人体内的生物本能。人的自然属性,全人类都基本一样,不管是黑种人、白种人还是黄种人,不管是中国人、美国人、欧洲人还是日本人。人的社会属性是人类在后天环境与他人的合作、斗争的人类社会分工协作过程中而形成的,关于如何实现和满足个人自然属性需要的策略、措施和方法的理性判断。这种判断是建立在人的自然属性的基础上、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分工协作(社会性)而产生的。人的自然属性是相对稳定的,其变化、发展十分缓慢,它主要受生物学规律的支配,由遗传物质(基因)决 定。人的社会属性则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逐步提高而不断进步。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初始阶段,原始的生产力决定了人类思维意识水平的低下,人类身上还留存着动物界的浓厚生存本能,这一历史阶段的人性主要是人的自然属性,个人间的利害标准没有多少差异,一切有利于自身 基因传播与延续的事物就是“利”,特别是自身的存在与发展,是每个人所追求的最大的“利”;一切不利于自身基因传播与延续的事物就是“害”,特别是自身的伤害和死亡是每个人所竭力避免的最大的“害”。这一时期人性的特征是较单纯、直露,个人行为基本上可以反映出他的思想,一切行为都是理所当然、无需遮掩(一句话,和动物差不多)。人的自然属性主要受生物学规律的支配,由遗传物质(基因)决定,它是相对稳定的,其变化、发展十分缓慢,现代人和古代人几乎没有差别。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协作的深化、私有制的产生,人类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广、社会关系日趋复杂,人类理性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日渐增强。人性中的社会属性的比重 也逐渐增大。由于每个人的天赋、环境和教育因素的差异,导致了世界观、价值观的不同,这意味着在同样的自然属性利害基准下,每个人所理解的利与害的内涵已 各不相同。
  随着社会文化的进步,人类认识世界、了解自身的能力不断提高,理性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物质利害标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精神上的利害标准(精神上的愉悦与痛苦),并使之与物质利害标准一道成为人类思想与行为的出发点。精神上利害标准的普遍性产生是人类步入文明社会最本质的标志。 文明社会的人性主要特征是日渐隐晦、复杂,难以行动结果来断定其真实的思想动机。这种发展趋势是人类社会在生产力不断进步、社会分工逐渐细化、社会关系日趋复杂情形下的历史产物,是人类认识能力与思维水平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
  尽管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化和人类理性的不断进步,人类个体的精神利害标准有日趋独立和超越物质利害标准的倾向,但精神上利害的原动力始终来源于物质上的利害,精神上的标准始终只是对如何实现物质上的趋利避害这个问题的理性判断而已,因而精神上的利害标准也始终受制于物质上的利害标准。在物质层次的利害不受影响或者影响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起决定作用的是精神上的利害标准;在物质层次的利害标准受影响的情况下,物质上的利害标准起决定作用。那些精神标准反过来支配物质标准的个体,其理性反过来支配其生物属性,这样的个体在人群中是非常稀少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不管是原始社会还是文明社会,也不论种族、地域和文化,人性的生物属性几乎相同,也很好把握。 因此,分析文明社会的人性特别要关注其社会属性,这是由于作为人类思想和行为出发点的“利”与“害”已经从单纯的物质标准上升到了精神标准,它反过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影响着物质标准。精神利害标准受文化、文明、意识形态,信仰等因素影响,和生物属性的统一性相比,具有鲜明的个别性。人的欲望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而社会环境及教育程度的差别最终导致了价值观的差异,价值观的差异决定了人们追求的目标各异,决定了人们评价事物标准的差别,决定了人们处世态度、行为方式的不同。
  
  要正确预测人心就必须掌握两个关键要点:一是被预测对象判断事物的准则(价值观);二是被预测对象 所处的具体利害关系。在某个人所处具体利害关系的制约下,以该人的价值观来推断出这个人对某一特定问题的真实态度,推测结果自然可以做到十拿九稳。人所处的利害关系主要受制于其所处的社会分工环节,也就是其所处的行业、所担任的职位、所受到的制约、所面临的问题等能够影响其利弊得失的因素。
 
   知人知到什么程度,关键是如何能正确地把握住他人各自不同的具体利害标准,以及对被预测对象所处具体利害关系的资料掌握程度。
   知人知到什么程度,还取决于预测主体本身的智商和情商天赋、思想境界与经验,一般而言,天赋与境界越高、经验(指理性知识、社会阅历等)越丰富的人,所 能包容、理解的事物也越多,所能预测的对象也越广、所预测的结果也越正确。文化背景越接近的人,能相互理解、沟通的程度也越高,所预测的结果也越准确。
  

---------------------------------------------------------------------------------------------------------------

      前面我们分析了如何预测人心问题,懂得如何预测人心之后,就有了处理人际关系的基础。我们为什么要处理人际关系,同样的道理,基于趋利避害的原则,我们之所以要处理人际关系,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趋利避害。我们知道,人类社会的本质是分工协作,人类的个体间通过分工协作创造更多财富,然后又通过竞争来分配财富。如果我们不是独居深山,我们就离不开分工协作,就必须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建立和维持各种有利于自身的分工协作,避免卷入各种不利于自身的分工协作,阻止他人建立不利于我们自己的分工协作。这些问题归根到底,就是要促进一切有利于自己的人际关系,促使没有利益冲突的人更愿意帮助自己,遏制有利益冲突的人,使之不能加害自己。因此,B法则决定了人际关系的本质就是利益交换,处理人际关系就是进行利益的交换,平衡利益的交换。

  预测人心,我们主要用到B法则,而处理和平衡人际关系,则主要依赖C法则。基于B法则,任何人看待事物,总是从自身的利害出发,有利不嫌多,有害不嫌少。基于C法则, 实力对比决定利益边界。因此,我们在公司、在政府部门、在任何需要处理维护和构建人际关系的时候,都必须要考虑到C法则。我们在办公室中、官场中、家庭中对任何事物提出处理意见、或打算采取处理措施之前,都必须要考虑到这件事物会牵涉到什么人的利益(不管这个人和这件事有没有直接关系),并认真评估这些利益攸关方的实力对比,给每个利益攸关方预留出和他们实力相配的利益,即使某个利益攸关方暂时和这件事无关,也要预留一份,否则你的意见和措施都将面临深不可测的潜在风险。比如在官场中,你打算获取某个职位,你应该考虑到能阻碍你实现目标的所有人以及他们的实力,并根据他们在阻止你这件事上的代价和收益情况的评估,预留出给他们的利益回报,千万不要因为某些有实力的人(注意,有实力并不一定是官,有时候没官的实力强着呢),目前对这个职位和你这个人不感兴趣,就忽略他的存在,指望侥幸过关(如果能侥幸,对你来说真的运气)。基于BC法则,只要人们实力所致,必然会要求相当的利益,在利益面前,侥幸总是非常罕见的。很多人在官场、在公司总是蹒跚不前,进步艰难,其根本原因就是忽略了那些能影响其进步的潜在实力人物的利益,以至于其每次努力总是功亏一篑。所以,充分理解并实践BC法则,即可打开人际关系的大门,打开自己进步的成功之门。

--------------------------------------------------------------------------------------------------------------------------

回复:先请而后教8

  A法则和B法则都只是事物发展所表现的出来的趋势和规律,而不是事物的原因。就说A法则,即热力学第二定律,两个单独充满氮气和氧气的封闭盒子,如果突然用一个通道联通,最终两种气体会自发地混合在一起,这是A法则在起作用;同样,任何生命体最终必然要死亡,也也是A法则再起作用,二者的原因显然是不同的,但他们同时受A法则的支配。B法则也一样,B法则并不是事物产生和变化的原因,而是事物变化表现出来的趋势和规律。就像你提到的由于引力的作用,星云最终会聚合成恒星,最后成黑洞,这其实就是一个明显的复制过程,星云的核心在不断复制,并在复制中使自身不断成长。
   其实在非生物界,自然选择和复制行为无处不在。在物理里,自然选择表现为稳定者生存。比如一根铁棒放入到盛有盐酸的烧杯中,由于铁棒表面的铁原子通过失去电子,并和盐酸中的氯离子结合生成的结合体比氯化氢分子的稳定性要好,最终只要时间足够,这个过程就会一直得到复制,直到复制条件消失为止。我们还可以设想,如果在上述过程中,在铁还没有完全反应完之前,往其中加入钾,尽管钾与氯的结合体的稳定性比铁更强,但在烧杯中的氯还充足的情况下,虽然,钾比铁更有复制优势,铁与氯的结合行为仍然会进行,直到氯离子被耗尽之后,二者(钾与铁)就会展开对氯的争夺,只要钾足够多,最终铁是斗不过钾的,都要被置换出 来。所以,所谓的自然选择,其实就是不同的复制行为间的竞争,生存下来的行为就被自然所选择。有竞争,就一定会有成功与失败,失败意味着复制行为的终止, 就会退回到无序的状态,这就是A法则的作用。因此,AB法则是内在统一的,B法则必然会内生A法则。
  同理,在精神或社会领域,复制行为也无处不在(注意,复制不是事物变化的原因,而是表现出来的规律,就像万物从有序变到无序一样,原因各不相同),一种概念一旦产生,就会自发的传播,只要其所处的环境满足其复制的条件。比如当年的马克思主义,由于其满足工人阶层的需要,工人们喜欢它,愿意推广它,所以,马克思主义就得到不断复制。社会上流行的各种形形色色的流行色也好,时尚格调也好,莫不如此。就像近十年来,中国社会的炒房行为,由于炒房不断赚钱,导致人们纷纷选择买房,甚至穷尽三代之力来购房置业,于是买房这种行为就得到不断复制。
  AB法则是两个方向相反的趋势,却又是内在同一的趋势。同时表现在事物的发展趋势中,就像我们的人体,每时每刻都有新的细胞产生,每时每刻都有细胞死亡。

------------------------------------------------------------------------------------------------------------

补充一点对B法则的说明,我在前文中可能没有讲透。

  B法则有一个隐含的属性,即复制行为具有盲目性,只要环境满足复制条件,复制行为就会发生。我之所以要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在分析社会问题的时候,如果对这个属性认识不够,很容易陷入迷途。这个属性在社会中表现了,只要一个个体或集团还有利益可赚,且有赚取这个利益的实力,也就存在赚取这个利益行为具备复制条件,那么赚取利益的行为就会发生。只有明白这一点,我们才能很好理解08年为什么会有4万亿,09年为什么会有天量的信贷,10年为什么赖着不加息。
  对于很多明白人来说,D一步步走向崩溃,可是它为什么要走?仅仅是因为认识的误区吗?其实这背后的根本支配规律,就是B法则,也就是说走向崩溃不可避免,因为B法则作用的最终结果是,事物必然是走向A法则。

----------------------------------------------------------------------------------------------------------

事实上,A法则也好,B法则也好,都是事物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共有的趋势而已。AB法则决不是引起事物变化的原因。

  另外需要补充一下,正是复制具有盲目性,所以才会尽其可能地在其复制随所在的维度上占领尽可能多的空间,在同一维度上所有复制因子的都这样盲目的复制,最终才会引起该维度上对空间的争夺,才会导致实力决定复制边界(或者利益边界),即我们的C法则。
  如果没有复制的盲目性,就不会有C法则。这就好比,每个人都特别知足,就不会人类社会的争夺和斗争,也就是不存在利益边界了。

---------------------------------------------------------------------------------------------------------------------------

谢谢楼主的提醒,你的文章我肯定会再仔细参悟的。思考这么多主要还是希望能化繁为简,得出最朴素的真理,作为世界观也作为方法论。

      ===================================
       是的,在我看来(或许其他人不同意),ABC法则就是最本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自从我领悟了ABC法则之后,对社会不公,人生的偶然际遇和得失,不再困惑,对生活面临的各种苦难,不再悲愤。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意义也有了更多的参悟,内心也比以前变得更健康、强大。
    ------------------------
    为什么??
  =================
   第一、如果领悟了ABC法则,就会明白,利益得失取决于实力对比,一个就不会去奢求超过自己实力范围之外的利益,心态就会平和沉稳,就会脚踏实地,去修炼自身,提高自己的实力。
   第二、领悟了ABC法则,就会明白世间的各种现象,不管公平与否,其背后都存在实力的博弈,不会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且自然界本来就没有什么公平、正义、大公无私,更不会有什么“为人民服务”。有的只是不同复制因子间的竞争和争夺,一切冠冕堂皇的说辞不过是欺骗,明白了这些,就看透了世间的万象,不再迷惑,不再彷徨。
   第三、领悟了ABC法则,就看透了人性,就能理解人只是一个随情景际遇变化的动物,能够利用趋利避害的原则和结合特殊的情景境遇去准确理解和预测人们的行为和情绪,就能够理解各种背信弃义、忘恩负义、落井下石、阿姨奉承、两面三刀等总多人类行为,并在实际生活中避免被这些行为伤害。对所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等现象,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可以客观且平心静气地看待这些事物和现象。
   第四、理解了ABC法则,就会知道世界的变化既有必然(实力强的战胜实力弱的),也有无限的偶然。因为任何复制因子在同一维度总是同时与众多的对手在竞争,并不是单一的一对一的博弈,这些对手的情况和实力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另外,不在同一维度的其他复制因子间的竞争构成背景环境也在不停地变化(就好比,任何人竞争,但其他昆虫、植物、动物之间的竞争结构则构成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所以未来无法预测,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明白了这些,就会对一时的得失不再计较,能以更好的心态看待风险和受益。对人生遇到的各种苦难也能坦然面对,不会悲观绝望,也不会盲目乐观。
   第五、理解了ABC法则,就理解了宇宙的道。任何人为的,主动的抗拒自然和社会进化规律的行为,只会加剧自然和社会的失衡,导致自身的毁灭。对社会和自然的进化进程,就会有更长远,更清晰的观察视角。既能看透事物长期的均衡,也能理解各种短期的失衡。往大里说,就不会因为美国的霸道而气愤;往中里说,就不会因为中国社会的种种不公、腐败而感到绝望;往小里说,就不会因为踏空股市或房市而懊恼与气愤,更不会因为政府放纵房价而悲愤和绝望;因为这些都是浮云,一次踏空,可以更好地准备迎接下次机会。
   最后,理解了ABC法则,就理解了人生的终极意义:努力延续自身所含的复制因子(基因)。就会明白成功的人生就是健康的身体+多子多福(计划生育去见鬼 吧),并不是更大的权力和更多的财富,就会更加珍惜自己的家人和子女,就能更好地平衡家庭和事业,从此选择不再彷徨,生活与心态更平淡,也更有韵味。所以,内心也更健康,更强大。

 

-------------

楼主高人,你的这些想法其实我最近脑袋里一直有,但是说出来对周围人来说无异于痴人说梦,而我也无文笔也无信心把它系统写下来。

  就我的理解如下:
  
  所谓B理论,复制因子→复制成长→自然选择,其实就是流行于世混沌理论,called chaos in english
  
  所谓C理论,实力对比决定利益边界,最早河南时寒冰的“利益分析法”
  
  所谓A理论,是周易的“盛极而衰,否极泰来”
  
  但是从渺无边际的各种理论里把这三个挑出来还是很不容易的,come on boy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TestFocus/p/3486662.html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找出现有Vector或ArrayList或数组中重复的元素&给现有Vector或ArrayList或数组去重
查看>>
js检测对象的类型
查看>>
使用Emacs:生存篇
查看>>
Java模拟按键
查看>>
py-faster-rcnn之python引入_caffe.so
查看>>
在gridview的rowcommand事件中取模板列中控件的值
查看>>
框架技术----Spring
查看>>
24@Servlet_day04
查看>>
hdu 6185 递推+【矩阵快速幂】
查看>>
HTTP状态码详解【转】
查看>>
linux系统中whereis的用法详解
查看>>
Codeforces Round #431 (Div. 2) B. Tell Your World 题解
查看>>
关于SAE上Django配置
查看>>
LeetCode:访问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847】
查看>>
Swift - guard关键字(守护)
查看>>
系统调用
查看>>
BAT批处理(一)
查看>>
DOM插入一个节点--插入列表的末尾
查看>>
sehll-011:case脚本的基本用法
查看>>
配置jdk环境
查看>>